中國氣象局局長、全球氣候觀測系統中國委員會主席、聯合國秘書長全球可持續性高級別小組成員鄭國光12月2日指出,21世紀任何一種排放情景導致的增暖,都將比20世紀全球平均升溫0.74攝氏度高出許多,不同排放情景下,本世紀末全球平均升溫幅度大致為1.1-6.4攝氏度,氣候變暖將持續。
鄭國光當天下午作客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時做上述表示。他還對正在墨西哥舉行的備受關注的坎昆會議預期說,坎昆會議存在“雙軌還是并軌”、“發達國家的中期減排目標”、“提出碳關稅議題的潛在影響”等一系列難以跨越的焦點問題,很難達成全面的、平衡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一攬子國際氣候協議,只能尋求在個別議題上的階段性成果,為南非開普敦會議做準備。
鄭國光介紹說,20世紀后半葉,可能是過去1300年中最暖的50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科學評估報告認為,最近50年的氣候變暖很可能(90%以上)是由于人類活動,特別是化石燃料的使用引起的。
觀測事實揭示出一個正在變暖的世界:近百年(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0.74攝度,1956-2005年升溫0.65度;20世紀全球海平面上升約為0.17米;近30年的氣球高空探測和衛星觀測顯示,地球表面上空8-12公里(即地球大氣對流層)的大氣也呈現出與地表大氣相一致的增溫變化。
雖然氣候變化方面很多觀點備受爭議且屢遭質疑,但鄭國光強調稱,全球氣候變化以全球平均氣溫波動式變化、呈升溫趨勢為特征,全球氣候變暖的總體趨勢并沒有因個別地區某個時段出現的冷事件而發生改變。“沒有令人信服的觀測證據表明,全球氣候變暖的總體趨勢已經停止或發生了逆轉”。
據悉,近百年中國年平均氣溫升高1.1度,高于全球平均升溫0.74度。2007年為中國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2009年中國年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度,是1951年以來的第4個最暖年,也是連續第13年高于常年值,2010年則是新世紀以來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最多、造成人員傷亡最重、社會影響最大的一年。
鄭國光對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出五點建議:一是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國內能源和產業結構調整;二是提高中國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特別是加強應對極端氣候事件的能力建設;三是加快建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法制體制機制;四是加強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支撐能力;五是提高全民應對氣候變化的知識和能力。他透露,全國人大正在組織專家編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應對氣候變化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將被納入法制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