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61號)精神,確保完成全省“十三五”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標,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要求。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定走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的新路,加快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碳排放和大氣污染物排放協同控制,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確保完成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約束性目標,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主要目標。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全面完成,到2020年,全省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0.5%,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控排力度進一步加大。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取得重要成果,基本建立起應對氣候變化的地方性法規和政策體系框架,氣候變化相關統計、核算體系基本健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運行,森林、草原和濕地等碳匯能力顯著增強,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城市、低碳園區、低碳社區和低碳企業。
二、構建低碳能源體系
(一)強化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逐級分解落實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指標,每年開展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并嚴格獎懲。大力推進能源節約,強化節能評估審查和節能監察,建立健全用能權、用煤權市場交易制度,實施鍋(窯)爐改造、余熱余壓利用、電機(變壓器)節能、智慧節能、節能產品推廣、建筑能效提升等六大節能工程,突出抓好工業、建筑、交通、農業、商貿、公共機構等六大領域和千家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確保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32785萬噸標準煤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7%。(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二)大力壓減煤炭消費。以壓減工業燃煤、治理分散燃煤為重點,多措并舉、加快進程,確保2017年煤炭消費總量較2012年減少4000萬噸,2020年消費總量控制在國家要求以內。對新增燃煤建設項目,嚴格落實煤炭替代政策,嚴控煤炭消費增量。嚴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項目,加快化解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有效控制鋼鐵、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煤產品產量,全面減少煤炭消費存量。以工業窯爐、工業鍋爐、居民采暖等燃煤為重點,強化氣代煤、電代煤等政策措施,加快實施燃煤替代工程。以煤電、鋼鐵、焦炭、水泥等燃煤窯爐和大型燃煤鍋爐為重點,實施節能提效改造,進一步降低煤炭單耗水平。(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三)加快發展綠色清潔能源。大力調整能源結構,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著力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加強陸上及沿海風電基地建設,加快建設張家口、承德等市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唐山、滄州沿海風電基地。推進太陽能多元化利用,集中式與分布式并重加快發展光伏發電,建設張家口、承德等市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奧運迎賓光伏廊道,實施太陽能入戶工程。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建設滄州海興核電和核燃料產業園,謀劃推進承德長河、唐山冀東等內陸核電,開展核小堆供熱示范工程。發展生物質能,優先建設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加快發展沼氣發電,推動城市垃圾焚燒和填埋氣發電,發展生物質成型燃料和生物質供氣,支持建設生物質能(木煤)供熱示范區。有序開發利用地熱資源,推動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由2015年的3.05%提高到7%。(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三、打造低碳產業體系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堅決化解過剩產能,繼續實施“6643”工程,到2020年全省鋼鐵產能力爭控制在2億噸左右,焦化產能控制在6000萬噸左右,煤炭產能控制在7000萬噸,水泥和玻璃產能分別控制在2億噸和2億重量箱左右。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壯大先進裝備制造業、“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產業、生命健康產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特種機器人產業等七大新興產業集群,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力爭達到20%以上。(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是現代物流、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科技服務、工業設計等,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5%左右。(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金融辦)
(二)控制工業領域排放。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下降,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在鋼鐵、電力、石化等重點行業,積極推廣低碳新工藝、新技術,加快以低碳技術為核心的升級改造,主要高耗能產品單位產品碳排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控制工業過程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三氟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推進工業領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試點示范,并做好環境風險評價。(牽頭部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
(三)大力發展低碳農業。引導農民采取平整土地、深耕深松、增施有機肥、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等土壤改良措施,提升土壤有機碳儲量,增加農業土壤碳匯,力爭到2020年耕地有機質含量提高0.2個百分點。實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減少農田氧化亞氮排放,到2020年實現農田氧化亞氮排放達到峰值。推進畜禽廢棄物綜合利用,建設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牽頭部門:省農業廳)
(四)增加生態系統碳匯。加快造林綠化步伐,推進國土綠化行動,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太行山綠化、三北防護林、沿海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等重點工程。全面加強森林經營,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等,著力增加森林碳匯。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和災害防控,減少森林碳排放。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35%,森林蓄積量達到1.71億立方米,森林碳匯穩步提高。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穩定增強濕地固碳能力。(牽頭部門:省林業廳)推進草原改良和人工種草,恢復草原生態及生產功能,到2020年基本遏制草原沙化趨勢,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73%以上。(牽頭部門:省農業廳)
四、推動城鎮化低碳發展
(一)加強城鄉低碳化建設和管理。以低碳理念修編城市總體規劃,合理確定城市發展邊界。強化新建建筑節能,繼續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推動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大力推廣綠色建材和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加快推廣被動式低能耗建筑,到2020年,推動居住建筑75%節能標準在全省全面執行,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全省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達到50%。強化賓館、辦公樓、商場等商業和公共建筑低碳化運營管理。推動農村地區建筑節能,建設綠色低碳村鎮。因地制宜推廣余熱利用、高效熱泵、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綠色建材、綠色照明、屋頂墻體綠化等低碳技術,積極開展綠色生態城區和零碳排放建筑試點示范。(牽頭部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
(二)建設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構建高效密集軌道網絡,著力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到2020年,全省鐵路營業里程力爭突破8500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000公里,城市軌道交通80公里。實施優先發展公共交通行動計劃,推進石家莊、保定“公交都市”建設,加大客運樞紐、調度中心等設施投入,到2020年公交專用車道設置率達到10%以上。抓好城市步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形成比較完善的城市慢行交通網絡。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在城市逐步淘汰燃油、燃氣公交車。(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三)加強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低碳化處置。落實循環發展引領計劃,加快園區循環化改造、城市礦產示范基地、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等國家試點建設,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共伴生礦和尾礦、農林廢棄物等廢棄資源綜合利用,到2020年,主要資源產出率比2015年提高15%,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增加值比2015年翻一番,力爭推動80%的國家園區和50%的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加強餐廚廢棄物和建筑垃圾管理,采取激勵政策建立餐廚廢棄物、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加快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鼓勵采取垃圾焚燒發電等多種方式有效減少全社會碳排放。(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