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辦記者招待會,邀請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張勇,副主任寧吉喆介紹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進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在講述“極不平凡的5年”中國經濟發展歷程中,何立峰表示,“三去一降一補”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結合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煤炭方面的去產能工作,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手段穩步向前推進。截至目前,去落后煤炭產能超過了4億噸。
何立峰的講話是對當前煤炭去產能工作的肯定,也讓一些正在糾結于“去”還是“不去”產能的煤企樹立了信心。應當看到,短期內煤價上漲、企業利潤回升,恰恰是去產能帶來的積極成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入深化之年,位列“五大任務”之首的去產能一直進展順利。業內人士表示,去產能類似刮骨療毒,不能糾結于眼前困難。舊產能不去,新產能難生。何立峰強調的“市場化、法制化”無疑也是對當前煤炭市場的重要定調,按照這兩項原則,煤炭去產能工作將繼續行穩致遠。
煤炭去產能效果超預期
何立峰表示,去落后煤炭產能超過了4億噸,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這個“不容易”表現在煤價在一段時間內有所反復、企業去產能信心一段時間內有所不足,而且隨著煤炭去產能工作愈加深入,對去產能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特別是違法違規建設生產問題,還要繼續邁好步子,依法加快處理。在各方努力下,政策宏觀調控愈加細致、企業去產能嘗到了甜頭,由此行業上下逐漸形成共識:嚴格依法去產能是煤炭行業短痛長利的好事。
政策施行一年多,為什么煤炭去產能效果就能超預期?答案是變與不變。變的是政策的制定與推進越來越接地氣,不變的是對整個煤炭行業的宏觀把握,通過政府與市場“兩只手”協力促進煤炭行業健康發展。
亮眼成績得之不易,在推進煤炭去產能的過程中頂層設計的合理是關鍵之所在。“下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盤大棋,必須正確處理好市場和政府的關系,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分析說,一方面,經過去年的探索和實踐,各利益相關方已達成更為廣泛的共識,政府出臺的政策舉措更加完善,責任壓力的傳導更到位,推進去產能工作的方式方法更成熟。另一方面,去年的實踐充分證明,去產能工作的持續推進,可以在短期內幫助鋼鐵和煤炭這兩個行業重塑市場供需關系,推動市場價格回升,幫助企業緩解經營壓力,實現效益好轉。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指導下,國家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國發[2016]7號文件精神,制定出臺獎補資金、職工安置、財稅、金融、國土、環保、質量、安全8個方面的配套文件,又根據去產能推進實際,在職工安置、債務處置、資源價款返還等方面進一步細化完善了政策措施。牛犁就表示:“嘗到去產能‘甜頭’的煤炭企業對去產能的積極性更高、主動性更強,推進去產能的阻力也更小了。”
市場化手段破解產能過剩
業內人士表示,國家有關部門在推進煤炭去產能過程中,靈活制定和運用了減量化生產、兼并重組和煤炭中長期合同這些市場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減量化生產在去年的煤炭去產能過程中曾發揮了應有之義。這項措施是“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意見”所明確的、有效推進煤炭去產能的一項重要配套政策。從當前形勢看,隨著煤炭去產能的深入推進,一批無效低效產能加快退出,煤礦違法違規建設和超能力生產得到有力遏制,煤炭市場供求關系得到了明顯改善。2017年已不再大范圍實施煤礦減量化生產措施。
中長期合同對促進煤炭行業回歸有序競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神華、中煤等企業簽訂電煤中長協合同的帶動下,從去年11月中旬開始,眾多煤企與電力企業、鋼鐵企業在各省市簽訂了中長協供需合同。這些大企業都主動積極開展簽訂中長協工作,這是煤炭上游下游企業在去產能過程中形成一種合作共贏、公平有序競爭局面的良好開端。
做好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產能過剩長效機制,更多運用市場化辦法。例如,國務院印發《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提出3年內確需新建煤礦的,一律實行減量置換。各地方則可以根據實際建立煤炭產能置換指標交易平臺,及時公布有轉讓意向的各類產能置換指標信息,為煤炭產能置換創造有利條件,加快推進建設煤礦產能置換工作,促進煤炭行業轉型升級。
國家發展改革委今年的一次電視電話會議中要求,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短期和長期、減法和加法、供給和需求的關系,努力實現科學精準去產能、有序有效去產能。業內人士表示,這輪去產能充分發揮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優勝劣汰退出落后產能。2016年退出資源枯竭、長期虧損、安全基礎差的煤礦2000處以上,全國煤礦數量下降到8000處以內。今明兩年還將加快退出9萬噸及以下煤礦,進一步為優質產能發展騰出空間。
法治化手段促轉型升級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煤炭去產能已經把握住了科學去產能力度和節奏。“各地要根據本地區供需實際,科學把握去產能的時序和節奏。”有關人士表示,去產能任務在時序安排上要注重與接續資源有效銜接。要重點去長期停工停產的“僵尸企業”,違法違規和不達標的煤礦,安全保障程度低、風險大的煤礦,以及其他落后產能煤礦。
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還積極鼓勵并推進煤炭供需雙方簽訂中長期合同,建立長期穩定、誠信高效的合作關系,確保供需大盤的基本穩定。大力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在履行中長期合同、嚴控劣質煤進口、實施減量置換、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各地要引導煤炭企業恪守誠信,對嚴重失信行為,有關部門將列入失信企業黑名單,實施聯合懲戒。
當前更加注重運用市場化法治化辦法推進煤炭行業去產能,并逐步破除不利于市場發揮作用的體制機制障礙,用法制化手段規范煤炭行業健康發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是落實煤炭去產能任務、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按照“依法依規、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統籌兼顧”的原則,建立化解過剩產能的法治化機制。通過確立依法辦礦、依法管礦、依法監察的法制體系和上下貫通、層次分明的安全監管網絡,對促進煤礦安全狀況的根本好轉,起到了重要作用。
長遠來看,通過統籌推進去產能、兼并重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優化布局等工作,可進一步減少無效供給,持續擴大有效供給,提高煤炭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鼓勵發展煤電聯營,深入推進煤電一體化、煤焦一體化、煤化一體化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推動不同煤種、不同規模、不同區域、不同所有制的煤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形成若干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鼓勵不同所有制的企業相互參股,發展混合所有制,實現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中流擊水,不進則退。去產能,難;不去產能,會更難。“要堅定不移地去產能。”連日來,十九大代表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去產能,結合對十九大報告論斷的新思考,謀創新思路,話使命擔當,交流熱度持續不減。
以法治思維建立常態化的綜合保護機制行在路上,把治理和保護同時納入到法治軌道上來,在法治的框架內決策、行動、監督、處罰,方能久久為功,善作善成。只有依法治煤才能興煤,短痛才能長利,煤炭行業發展才能行穩致遠,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