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此前讓污染企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只能動用行政手段的話,那么從昨天開始,一種通過市場化交易,讓企業主動減排的方式,正式出現了!
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
所謂碳市場,就是交易二氧化碳的市場,更通俗地說,即是把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視作商品,通過給予特定企業合法排放權利,讓二氧化碳實現自由交易。
如果一家企業排放二氧化碳超過限額,就需要花錢,從別的企業手中購買碳排放,而相反,如果企業通過技術提高,減少了排放,那么就可以把手中的碳排放量出售,形成收入。
對于多數人來說,碳市場似乎聞所未聞,但事實上,相關試點已經進行了6年。2011年10月底,國家發改委開啟碳交易首批試點,截止2017年9月,中國大陸地區的碳交易試點已經覆蓋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福建及深圳等8地,碳排放量約12億噸,占中國排放總量的10%左右、覆蓋超過20多個行業。
當前,試點省市數量少,但覆蓋面廣、體量較大,因此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就參與企業而言,深圳最多,達到了810多家,在試點省市中,北京、上海和深圳的企業數量超過了300家。
就排放門檻而言,湖北門檻最高,年綜合能耗在6萬噸標煤及以上,即排放量在12萬噸CO2當量及以上的企業全被劃入市場交易范疇。
就覆蓋行業來說,各個試點地區均覆蓋了工業高能耗和高排放行業,包括電力、水泥、石化、鋼鐵等;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碳市場,還加入服務業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排放。
(全球主要國家碳交易的定價情況,單位:美元/噸)
碳定價,即為每噸二氧化碳排放制定的價格。
當前,全球二氧化碳價格差異極大,波蘭、烏克蘭等的國家的碳價不足1美元/噸,而瑞典的碳價則高達126美元/噸。根據統計,全球超過3/4的國家或地區低于10美元/噸。而中國的8個試點城市,價格都在10美元/噸之下。
業內人士預計,全國碳市場建立之后,碳價格將介于10~60人民幣/噸之間,但這仍然處于較低水平,也不能完全反映碳排放造成的影響。
履約,即各試點地區排放企業,能否按照年度排放指標完成碳配額的清繳。而履約率,則是入選評價試點城市的碳市場運行情況的直接表現。
2014年,深圳、上海、北京、廣東和天津五個碳交易試點集中迎來了首個履約期,5個試點地區的最終履約率均在96%以上。北京盡管履約工作完成得較晚,但卻是對未履約單位約束、懲罰力度最強的試點地區。
而到2017年上半年,除湖北和重慶外,其他6個碳市場的平均履約率已經達到99.11%,其中,上海、湖北、天津、廣東四地的履約率最高。
可以說,前6年的試點,已經讓中國碳市場走出了第一步,根據測算,全國碳市場啟動后,納入交易的碳排放量將是目前試點地區的四倍,而中國也將因此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但未來要想走得更遠、走得更好,相關部門仍需要在門檻、定價和履約方面繼續細化、持續完善:
首先,碳市場的門檻不能太窄。
目前,納入碳市場的企業仍然有限,而這也是多數人對這類市場聞所未聞的原因之一。
下一步,應該納入更多對環境產生污染的企業,讓這些高耗能產業獲得市場化機制的約束,以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說,此前讓污染企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只能動用行政手段的話,那么從昨天開始,一種通過市場化交易,讓企業主動減排的方式,正式出現了!
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
所謂碳市場,就是交易二氧化碳的市場,更通俗地說,即是把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視作商品,通過給予特定企業合法排放權利,讓二氧化碳實現自由交易。
如果一家企業排放二氧化碳超過限額,就需要花錢,從別的企業手中購買碳排放,而相反,如果企業通過技術提高,減少了排放,那么就可以把手中的碳排放量出售,形成收入。
對于多數人來說,碳市場似乎聞所未聞,但事實上,相關試點已經進行了6年。2011年10月底,國家發改委開啟碳交易首批試點,截止2017年9月,中國大陸地區的碳交易試點已經覆蓋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福建及深圳等8地,碳排放量約12億噸,占中國排放總量的10%左右、覆蓋超過20多個行業。
當前,試點省市數量少,但覆蓋面廣、體量較大,因此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就參與企業而言,深圳最多,達到了810多家,在試點省市中,北京、上海和深圳的企業數量超過了300家。
就排放門檻而言,湖北門檻最高,年綜合能耗在6萬噸標煤及以上,即排放量在12萬噸CO2當量及以上的企業全被劃入市場交易范疇。
就覆蓋行業來說,各個試點地區均覆蓋了工業高能耗和高排放行業,包括電力、水泥、石化、鋼鐵等;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碳市場,還加入服務業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排放。
(全球主要國家碳交易的定價情況,單位:美元/噸)
碳定價,即為每噸二氧化碳排放制定的價格。
當前,全球二氧化碳價格差異極大,波蘭、烏克蘭等的國家的碳價不足1美元/噸,而瑞典的碳價則高達126美元/噸。根據統計,全球超過3/4的國家或地區低于10美元/噸。而中國的8個試點城市,價格都在10美元/噸之下。
業內人士預計,全國碳市場建立之后,碳價格將介于10~60人民幣/噸之間,但這仍然處于較低水平,也不能完全反映碳排放造成的影響。
履約,即各試點地區排放企業,能否按照年度排放指標完成碳配額的清繳。而履約率,則是入選評價試點城市的碳市場運行情況的直接表現。
2014年,深圳、上海、北京、廣東和天津五個碳交易試點集中迎來了首個履約期,5個試點地區的最終履約率均在96%以上。北京盡管履約工作完成得較晚,但卻是對未履約單位約束、懲罰力度最強的試點地區。
而到2017年上半年,除湖北和重慶外,其他6個碳市場的平均履約率已經達到99.11%,其中,上海、湖北、天津、廣東四地的履約率最高。
可以說,前6年的試點,已經讓中國碳市場走出了第一步,根據測算,全國碳市場啟動后,納入交易的碳排放量將是目前試點地區的四倍,而中國也將因此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但未來要想走得更遠、走得更好,相關部門仍需要在門檻、定價和履約方面繼續細化、持續完善:
首先,碳市場的門檻不能太窄。
目前,納入碳市場的企業仍然有限,而這也是多數人對這類市場聞所未聞的原因之一。
下一步,應該納入更多對環境產生污染的企業,讓這些高耗能產業獲得市場化機制的約束,以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次,碳定價需要持續調整。
只有參與企業多、且交易頻繁,一個市場才能真正形成。而前提是,市場價格要保持在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如果價格過低或過高,參與者都會失去交易的熱情。
第三,謹防出現集中履約。
在考量履約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關注企業履約的數量,更需要注意履約的質量,特別是避免發生類似集中履約的情況。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碳市場在節能減排中發揮作用,而不是成為一項突擊完成的任務。
其次,碳定價需要持續調整。
只有參與企業多、且交易頻繁,一個市場才能真正形成。而前提是,市場價格要保持在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如果價格過低或過高,參與者都會失去交易的熱情。
第三,謹防出現集中履約。
在考量履約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關注企業履約的數量,更需要注意履約的質量,特別是避免發生類似集中履約的情況。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碳市場在節能減排中發揮作用,而不是成為一項突擊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