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的湖南湘潭,終于結束了已持續多日的春雨,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愈發嬌艷欲滴。在人潮涌動的韶山毛澤東主席廣場,迎來了一位特殊的游客。
機器人產業園落戶湖南湘潭“智造谷”
我國國產機器人的龍頭企業,新松機器人和它的“掌門人”曲道奎一起,打算用未來5年的時間,在湖南湘潭“智造谷”投建一個機器人產業園。而在這場被稱為“工業4.0”的革命中,作為一個老工業城市,湖南湘潭也開始了新舊動力轉換的新長征。
機器人產業園為何落戶湘潭?
創新理念與戰略部署高度一致
上述產業園是新松締造的第一個機器人產業園,跟我國眾多正在加速發展的特色小鎮一樣,被賦予了極高的期望。
從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脫胎而來,揮師南下落地投建機器人產業園,新松跟湖南湘潭有很多不解之緣。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高度契合的創新理念,成為了雙方開展合作被反復提及的先決條件。
“創新”驅動是新松快速成長的基因,也是湖南推進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面創新,并把智能制造作為新舊產業交替關鍵抓手的內在生命力。
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引領產業升級的特色新興產業(愛基,凈值,資訊)集群,是湖南省“十三五”規劃中的重要內容。
湖南省省長許達哲在接見時表示,打造機器人產業是湖南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戰略考量。該機器人產業園項目和產業布局,與湖南新興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契合。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湖南省地區生產總值(GDP)排名全國第九,長沙市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六。而此次項目落地的長株潭地區,2016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4.4%。
據該省副省長向力力透露,湖南省對機器人產業發展非常重視。從去年開始,就開始深圳、廣東、上海等地就一些企業進行了考察,最終選定了新松。
而在曲道奎看來,機器人不僅是高技術產品和擁有巨大市場,同時它又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撐手段,在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愛基,凈值,資訊),實現智能轉型和制造模式變革中起著重大作用。
曲道奎說,作為國內最大的機器人企業,新松很多大型客戶都分布在湘潭和長沙。這次與湘潭落地機器人產業園便是打算展開全方面的深入合作。
事實上,去年11月30日工信部正式批復同意長株潭開展“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創建,要求著力打造極具特色和競爭力的長沙“麓谷”、株洲“動力谷”和湘潭“智造谷”協同錯位特色發展的產業新格局。
政策的傾斜優勢,讓湘潭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曹炯芳深感責任重大,同時也對智能制造在湘潭落地生根并發展成為新興產業群頗具信心。談及優勢產業,湘潭最引以為傲的是智能制造。在曹炯芳看來,湘潭已具備了一些優勢條件,一大批軍工企業起到了行業龍頭,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出現了新的趨勢,特別是新型產業,未來包括高新技術、先進裝備制造業等都在向千億倍增的目標邁進。
耀眼的數據,寶貴的先機,讓新松對產業園布局格外重視。“不是簡單地引進一個企業和項目,而是要打造一個平臺,將研發、產業、金融和人才教育等不同要素都在這個平臺上全面體現,并通過湖南向周邊輻射。”曲道奎說。
機器人產業園有什么優勢?
有創新源頭有技術支撐有資本助力
承載著機器人產業園的“智造谷”,也被當地的父母官曹炯芳一語道破玄機:智造谷,是動力轉換長征的開始。
智是關鍵,造是支撐,谷是目標。 “智是一種理念,顛覆了機器自動化的概念而將落腳點落在人;造是支撐,是一群特殊的人群在造特殊的‘人’;谷是目標,聚集各方面優勢和資源,促使資金、信息、人才等來湘潭發展輻射周邊。”曹炯芳說。
在雙方的設想中,作為“智造谷”重要項目的機器人產業園從誕生之初就是為了打造中國智能智造的標桿之地。
曲道奎告訴人民網記者,機器人小鎮的可行度在于有創新源頭,有技術支撐,有資本助力,這是平臺效應的充分體現。
在規劃中,湘潭“智造谷”的機器人產業園未來將實現年產值約為人民幣100億元,年平均稅收貢獻約為人民幣6億元。其中,工業年產值約 55億元,工業年稅收約2.75億元。
新松機器人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郝占崗介紹說,該產業園不僅僅局限于機器人產業,而是打造泛機器人產業的概念,服務機器人未來的市場幾乎沒有天花板。
在曲道奎看來,中國第一次有機會趕上跟世界同步發展的好時代,完完整整地進入了新的工業革命的發展時期,具備了跟國際競爭的基礎條件。通過這次合作,或使中國的智能智造能在世界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
機器人產業園的設想是,將機器人產業、金融產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和生活配套功能進行有機結合,打造五位一體的生態型智能制造特色小鎮。
郝占崗說,從提供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核心產品,進而向社會提供4.0的系統解決方案,促進當地企業從工業2.0時代直接升級到4.0時代。通過產業園和機器人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推動機器人應用,進而形成世界級機器人創新和生產集聚高地。
新松締造的第一個機器人產業園,僅僅是個開頭,接下來這類產業園將猶如“星星之火”在全國各地“形成燎原之勢”,進而推動機器人在全國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