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第二屆中國(長沙)智能制造峰會暨長沙國際智能制造技術與裝備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迎來大咖,作為本次會議的“壓軸戲”,包括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中國電子首席科學家方濱興、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在內的多名嘉賓齊聚一堂,把脈智能制造發展新方向、新模式、新路徑。
本屆峰會以“不忘初心 智造未來”為主題,旨在打造智能制造風向標,峰會期間舉辦多場圍繞智能制造的論壇則帶來了一場場思想盛宴。其中,6日舉行的高峰論壇“大咖”云集,無疑成為本次峰會中最值得期待的“焦點”。
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省長許達哲,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羅文,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劍飛等國家部委、省市領導,以及兩院院士、國內外知名專家、國內外智能制造領軍企業代表等近5000余名嘉賓出席了本次高峰論壇。
創新,改變世界
創新驅動,智造領跑。作為“中國制造”中的佼佼者,格力電器一直秉承著自主創新的理念,不斷創造出提升消費者生活質量,讓人民生活更美好的產品,董明珠在會上分享了格力電器這幾年在多元化發展道路上的經驗。
“過去提起格力,大家就只想到空調,但我要告訴大家,格力已實現從世界最大的專業化空調企業,到設計生產智能裝備、數控機床、機器人、模具的大型工業集團公司的跨越。”董明珠說道。
人民的生活需求已經發生了改變,中國制造“低質低價”的名號也被喊了很多年,但可喜的是,在過去三年逐步發生改變,“我們的企業家已經認識到了問題所在,這不是一個逐利而行的時代,而是一個創造的時代。”
核心競爭力源自創造
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創新,過去大家說引進進口設備,引進國外高級人才,并以此來標榜企業競爭力,董明珠認為,一方面中國企業不能閉門造車,要做國際化的交流,但是更應該成為一個創造者,創新不僅是要解決生存問題,而且是要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與健康,這才是企業真正實現價值所在。
中國制造怎么崛起?董明珠認為,首先要自身練兵,把自身實力練出來,就能擁有話語權。“這是創新的時代,格力現在擁有3萬多項專利,在家電領域排第一。”
會上,董明珠展示了3組數據,分別是營業收入、凈利潤、納稅,從數據看出,格力從2012~2017前三季累計營收6828.62億元,是過去21年的1.8倍;凈利潤758.19億元,是過去21年的3.9倍;納稅711.44億元,是過去21年的的3.2倍。利潤增長的速度超過營收增長速度,說明了供給側改革取得初步成功,董明珠稱,格力有今天,靠的是不斷的創新。
發展同時不忘共享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堅持與社會、投資者、全體員工共享自身的發展成果。董明珠認為:“一個好的上市公司,應該追求的是能給股民帶來多少分紅,格力電器最近4年給股民的分紅300多億元,是在上市公司中少有的堅持每年給股民分紅的企業。”
上市公司要對投資者負責,“投資者給你錢,把股價炒高后,你跑了,給大量投資者造成傷害,這是對社會的不負責。” 同時她呼吁,上市公司要秉持對股民負責任的態度,與股民共享公司的發展成果。
秉承堅守與專注
格力已經是一個多元化企業,空調的生產制造也要向智能制造轉化,這一強大的設備改造需求,為格力向智能裝備領域進行“相關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內生動力。
但董明珠同時認為,發展智能裝備更是企業對社會的責任。 “空調市場發展至此還有沒有發展空間?我認為有,而且發展空間還很大,但是出于對社會的責任,我們應該大力發展智能裝備,助力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格力專業化空調做得好,有人質疑,多元化也能成功嗎?董明珠堅定地表示:“一定能,因為兩個詞‘堅守’,‘專注’。不是專業化就能成功,格力的成功是因為專注,專注自主創新,專注自主培養人才,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已經看到自己的未來,在發展的過程中企業要成為對國家,社會,對世界有貢獻的企業,我們要創造更多技術服務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