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預商用概念的提出者,華為不僅開發出整套的端到端預商用系統,而且已經與聯發科等終端芯片廠家完成對接,還開發出了基于芯片的第一款小型化5G終端。要問華為憑何領跑5G,關鍵就在于堅持自主創新、早布局早研發。
伴隨著5G標準化的提速以及預商用大幕的開啟,5G的腳步正變得越來越近。5G商用已經進入了倒計時,5G技術的先進性決不能停留在實驗室里,5G預商用的大幕已適時開啟。
作為預商用概念的提出者,華為不僅開發出整套的端到端預商用系統,而且已經與聯發科等終端芯片廠家完成對接,還開發出了基于芯片的第一款小型化5G終端。據悉,華為發布的這款全球最小5G測試終端,同時也是業界首款符合國際通行標準的小型化5G預商用CPE終端,可廣泛用于5G預商用網絡測試驗證。
據了解,本次獲得“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獎”的華為3GPP 5G預商用系統,包含了無線接入網、核心網、承載網、終端和芯片等端到端設備和解決方案,是目前業界唯一的端到端5G網絡設備。
目前,華為5G預商用系統已進入全球多個信息產業發達國家,在倫敦、柏林、北京、上海、東京、米蘭、迪拜、溫哥華、多倫多、首爾等10個核心城市實現了5G預商用網絡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的預商用系統,在核心指標上與3GPP的5G標準保持了較高的吻合度,3GPP標準一旦凍結,華為的系統就會很快升級為符合3GPP標準的產品。”甘斌特別強調。
要問華為憑何領跑5G,關鍵就在于堅持自主創新、早布局早研發。2009年,5G技術標準化工作尚未開始,華為就投資超過6億美元進行5G研發創新。今年,華為追加投入40億元,用于5G的產品研發,明年的5G研發費用則將進一步增加。
與此同時,華為已牽頭成立5G汽車聯盟、智能制造聯盟,在智能電網、低空無人機數字化、無線醫療聯網等方面積極推動跨行業合作,攜手各行業數百家主流企業推動5G的數字化進程。
就在近日舉辦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宣布,華為還將于2018年推出面向規模商用的全套5G網絡設備解決方案,于2019年推出支持5G的智能手機。這無疑是其向整個5G產業釋放的積極信號——5G終端產業鏈的成熟正在邁入進行時。
在研發自己的5G芯片與終端的同時,華為已經與手機基帶芯片的產業鏈積極開展了廣泛的互通互操作測試,共同驗證終端芯片與移動網絡接入網及核心網之間的互通與互操作性。
而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大連接時代:創新 智能 變革”分論壇中,余承東發言談到,每一代智能手機的發展,基本是十年、十二年一個周期。從2007年以蘋果為代表的觸屏智能手機改變這個時代開始,到現在2017年,再過一兩年可能又一個新的周期會來臨,“我們認為是人工智能的來臨,以及5G的來臨。”
同時余承東也強調了 AI、智能家居和 5G 的重要地位,他將這三項技術比作三把鑰匙,只有三把鑰匙齊全了,才能夠打開全連接時代的大門,而他說的應該就是華為的麒麟 AI 芯片、HiLink 服務以及5G 技術積淀。但其實現在世界范圍內能夠把這三項都做好的廠商幾乎沒有,最后究竟誰能夠勝出,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