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持續提速,在產業化、商業化方面均取得了新的突破。為了進一步落實國家人工智能政策,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國家人工智能標準化總體組、專家咨詢組日前正式成立。
近日,為促進推進落實工信部印發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上海召開了新一代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推進會。會上,上海市經信委總工程師張英介紹了上海市發布的《關于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
張英表示,上海將推動人工智能全面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形成以應用驅動、科技引領、產業協同、生態培育、人才集聚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體系。
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加快
如今,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有目共睹。除了上海等領頭羊外,其他各省區市也不斷加快人工智能產業建設,加大人工智能領域投資,以全面落實國家指導性政策,抓住這個歷史性發展機遇。
從人工智能行業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產業鏈包括基礎設施層、技術研發層和應用層。而從應用領域的角度來看,目前,人工智能主要應用于智能汽車、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以及服務機器人等領域。
據工信部的統計顯示,目前,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水平已基本與世界先進國家發展同步。有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人工智能企業709家,總量居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2016年,中國人工智能整體產業規模達到近3000億元。預計2017年,規模將達到3600億元。
人工智能是當前技術革命的焦點,技術革命的成功體現在最終價值落地于商業化, 巨頭公司往往最新嗅到技術突破點引領趨勢發展。谷歌、IBM、facebook、英特爾、蘋果及國內的百度、騰訊、阿里等正不斷加速兼并投資,建立人工智能生態圈。
人工智能標準建設需求提升
當前,人工智能市場上已逐漸出現可規模化、可商業化的產品和應用,亟需以標準化的手段固化技術成果,實現快速創新推廣。此外,如人臉識別系、智能音箱、服務機器人等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也需要統一標準以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
實際上,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人工智能標準化工作。不管是美國發布的《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策略規劃》,還是歐盟發布的“人腦計劃”,都提出要圍繞核心技術、頂尖人才、標準規范等進一步強化部署。
“作為人工智能行業內企業,我們能夠感覺到大家對于標準化的迫切需求。”科大訊飛副總裁嚴峻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首先想到的便是系統框架,其次是能力,人工智能技術與行業結合究竟應該具備哪些能力,才能定義為智慧,這是需要進一步明確的。此外人工智能接口、數據的標準以及評價,也是行業標準化極為重要的方向。”
國家人工智能標準化總體組、專家咨詢組正式成立
2017年12月,工信部印發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其中明確,要基本建立人工智能產業支撐體系,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標準體系、測試評估體系及安全保障體系框架。
為此,日前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國家人工智能標準化總體組、專家咨詢組,以回應“行動計劃”的具體要求。據悉,總體組組長為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院長趙波,專家咨詢組組長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
據了解,國家AI標準化總體組在人工智能標準化中承擔統籌協調、規劃布局的角色,負責開展人工智能國際國內標準化工作,包括擬定我國人工智能標準化規劃、體系和政策、協調相關國家標準技術內容和技術歸口、建立AI基礎功行標準與行業應用標準的傳導機制等。專家咨詢組則由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知名專家學者組成,負責為總體組提供我國人工智能標準化規劃、體系和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咨詢。
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日趨成熟,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加快完善、落地,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崛起之路必將更加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