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是可能的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新型感知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制造業正發生著巨大轉變,先進制造技術正在向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智能制造已經成為下一代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第一,互聯網離智能很近。第二,互聯網是收集需求信息的渠道。第三,誰都可以是互聯網公司,只要你想。
傳統工業升級勢在必行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在統計學中,一般以年主營業務收入作為企業規模的標準,達到一定規模要求的企業即為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比上年下降2.3%,為多年來首次下降。
其中,12月份利潤同比下降4.7%。也就是說,中國制造業已經處于寒冬,其背后的因素包括市場需求不足、市場價格下降、成本增加等等。
口號的能量場有時也是管用的
在傳統工業行業整體下滑的同時,一些高新技術制造業和轉型升級成功的行業為工業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但是總體來看,我國制造業在技術升級、工業創新等方面還存在很大的障礙。“中國制造2025”計劃提出,到2025年實現制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用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深度融合來引領和帶動整個制造業的發展。
平臺化特征的中國制造業企業趨勢顯露
當今,全國范圍內工業領域正在經歷第三次革命,以大數據、智能制造和移動互聯為基礎的新技術范式正在改變企業的生產方式和創新模式。
借助于發達的信息、通訊手段以及全球化網絡平臺,企業創新的內容和形式快速變化,對市場和技術變化的反應更為敏感,可以在較短時間內以低成本整合各種技術資源,創新具有很強靈活性與開放性,平臺化特征的中國制造業企業趨勢顯露。
但如何理解互聯網思維?中國制造業會發生哪些變化?傳統制造業在互聯網企業的沖擊下又如何保持自己的優勢?這些都是很多企業面臨互聯網沖擊時最先考慮的問題。
海爾日日順物流推出的“最后一公里”服務模式為中國制造業企業轉型帶來一些啟示
日日順是海爾電器旗下的渠道品牌,日日順“最后一公里”戰略瞄準大件家電物流的“送裝分離”現狀,圍繞“差異化用戶體驗”為核心,形成了營銷網、物流網、服務網和虛網為主的四網融合業務模式。不僅覆蓋第三方電器零售,還以“渠道綜合服務”之名,目標直指開放平臺,以創新思路脫穎而出。
對于互聯網浪潮,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曾表示,如果制造業不能互聯網化,就不會有出路。我們把互聯網+制造的概念具體化,在海爾內部就叫互聯工廠,這并不是一個簡單轉型。互聯工廠更為重要的是一個生態系統,它對整個企業的全系統全流程進行了一次顛覆。在張瑞敏的主導下,海爾近年裁減了約1萬名員工,有很多屬于企業的中層管理者。
另外還有一家高級服裝定制企業——紅領集團
通過互聯網思維進行了創新,改變了之前從生產計劃入手的傳統工藝,而代之以從市場營銷層面入手的個性化定制生產模式,先找到客戶,找到訂單,根據用戶的需求來完成個性化生產。
其原理仍然是不僅減少了成本,更提升了生產效率。紅領的這種模式不僅僅是單一的C2B生產方式,而是貫通了生態鏈的智能制造模式,也是紅領獨有的特色。
今后將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批兩批
這種去掉中間層的改革,借鑒的就是互聯網的管理模式,實現了企業的三個重要顛覆和升級:企業平臺化、用戶個性化、員工創客化。
也正是通過這次變革,將讓企業更接近用戶,管理更接近平臺,員工更接近一線,也將讓一批傳統制造企業成為互聯網時代的制造企業。
Facebook的最新戰略很值得深思
近日Facebook主動公布了其綜合實驗室—一個專注于硬件的實驗室Facebook Area 404,在上周Facebook首次對一批記者開放了404區。也成為了全世界了解Facebook在硬件領域野心的一個窗口。此前在4月份Facebook發布了公司未來10年藍圖,包括無人機、衛星、激光、電信基礎結構、虛擬現實頭盔以及增強現實硬件,而這些硬件的原型都會在404區誕生。
伴隨著人類進入智能時代的倒計時,國際互聯網巨頭圍繞WAR(WAR技術趨勢包括例如:Vehicle智能交通、VR/Video/AR 虛擬現實增強現實、AI人工智能、Robot智能機器人)技術趨勢進行著全新戰略布局。
智能化是大勢所趨
當互聯網+遇上制造業,會帶來一些不同的管理方式和不同的業務應用,從制造企業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應該屬于一種創新。
互聯網+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云制造等生產模式近年來在一些中小企業中不斷獲得了認可,帶動了企業從自動化、數字化階段向智能化生產升級。
互聯網的邊界被萬群打破,世界上將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互聯網公司
在技術的影響下,制造業也不僅僅是指生產本身,也帶動了信息和數據這些元素加入到生產過程中,并逐漸取代勞動者成為重要生產力。
通過大量的工業軟件、智能設備和物聯網產品,工業互聯網達到了改變制造業生產的目的。以GE的實時智能運營為例,它可以讓企業看到整個集團在全球各地的工廠運營情況,主動檢測并預測一些可能發生的危險因素,比如工廠條件、設備風險及違規操作等。通過這些軟件,可以讓運營人員在適當的時機掌握正確的信息,幫助決策,提升生產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只是互聯網與用戶的接近程度,創造了以往的一點點輝煌
制造業不是要擁抱互聯網,而是要擁抱用戶,也就是說要擁抱客戶。
客戶是上帝,這個事情全行業太多人已想了很久了,但知行合一有點難。有了一點點這樣的行動,技術創新自然發生。有了一點點這樣的行動,制造業將非常輝煌,并將遠超以往的互聯網業。
未來的制造業亦將依靠大數據賦予人類的思想力
未來的制造業變革不是今天簡單意義的制造,而是以創新為基礎的創造,是智慧的制造。智慧制造和傳統意義的制造最大區別就是大數據,過去制造業靠的是人口紅利即低成本,而未來的制造業將依靠大數據賦予人類的思想力。
盡管當前制造業的市場需求有所回落,但是互聯網技術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機遇。在2016年大力推動智能制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鼓勵互聯網金融等一系列政策的帶動下,中國互聯網+制造會逐漸成為下一個創業、創新的熱點領域。
誰把炊煙引領回家
志在峰巔的攀登者,不會陶醉在沿途的某個腳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