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終將過去,我們終將走入2016、2017、2018……我們終將迎來美好的智能制造時代?;赝?015,制造業崢嶸萬象,亦暗流涌動。
從年初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中明確提出實施“中國制造2025”,到5月國務院正式發布《中國制造2025》戰略,再到年末“中國制造2025”技術路線圖公布、支撐配套文件陸續編制,“中國制造2025”是貫穿2015年始末的第一熱詞。
“中國制造2025”表現是:中國制造業從低端走向高端轉型。是中國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的宏大夢想與目標,它引發了從學術界、產業界、企業界等各界參與的“轉型運動”。
2015年,國內流行做加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汽車、互聯網+家電、互聯網+農業、互聯網+能源、互聯網+交通……這是一場由“互聯網+”行動計劃引發、同樣是李克強總理在兩會時期作政府報告中提出的。
全觀2015年,“互聯網+”來勢洶洶,以“驚濤拍岸、攻城略地”之勢令人折服?;ヂ摼W被賦予重任,其在制造業、商業、金融等產業升級和創新中起到發動機的作用。“互聯網+”體現于互聯網在發展與創新上應該超出傳統網絡業的領域,更多地進入傳統產業,使傳統產業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是一種加法,更是一種乘法,它將產生令人驚喜的裂變效果。
“智能制造”是企業新發展戰略、行業大型展會、媒體新聞報道中經常出現的一個詞語。2015年,在《中國制造2025》大戰略背景下,國家將實施智能制造等五大工程,以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制動化成套設備為代表的智能制造產業也因此得到了高速發展的機遇。
如今,制造業向智能制造發展已經是共識,在現代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擬人化智能技術等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化的感知、人機交互、決策和執行技術,實現設計過程、制造過程和制造裝備智能化,是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裝備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與集成。
“十三五”時期,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長河中,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具有非凡意義。既要為此前的中長期規劃圓滿收官,又必須面向未來,為實現下一輪新的中長期規劃做好鋪墊。
這注定了2015年是非凡的一年,也注定“十三五”相關話題被熱議。“十三五”規劃勾勒出中國未來五年發展路線圖,民心所向,值得關注。
當下,“創新”和“創造”被廣為提及。誠然,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動力;而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也確為當務之急。
今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引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第一次提出是在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今年正式被寫入政府報告,致此國內開始開啟了一場“創新運動”,以至“創客時代”概念被廣泛推崇。

在中國制造的轉型中,創新和創造被廣泛提及,但是制造是創造的基礎,創造是高層次的制造,沒有過硬的“制造”作支撐,“創新”和“創造”只是空中樓閣。
因此,我國不僅要有別具一格的創意思維,抓住市場新需求,還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細節和質量,兩者結合起來才能開發出適應市場多樣化需求的優質產品。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大陸企業海外并購交易數量為257宗,超過2014年全年交易數量,創歷史新高。而梳理這些跨境并購,一個特點不得不提:響應國家戰略,加大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布局。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漸鋪開,越來越多中國企業正借助這一戰略掀起新一輪“出海潮”。企業界、投資界皆熱情高漲,預計超過萬億元人民幣的資本將在未來數年走出國門,加入“一帶一路”的建設大潮。
今年,我國在國產機器人、國產高端裝備、國產芯片、國產操作系統等領域皆取得不錯成績,由本土企業發起的國產自強運動在中國大地上開展地轟轟烈烈。
國產自強是在中國制造大而不強的矛盾下產生的,尤其是今年“中國制造2025”推出后,中國要實現制造強國夢想,核心技術短板矛盾愈發凸顯,這才有了本土企業自練內功,積極推進國產崛起的一幕??傊?,國產化勢不可擋。
在工業4.0、智能制造概念下,許多地方、企業極力打造建成“無人工廠”。地方領域東莞、佛山、重慶、長沙、青島、杭州等建成“無人工廠”的企業也有很多,如海爾、長虹、格力、海信、瑞必達等。
“無人工廠”即實現從用戶到產品研發、供應商、供應鏈全流程整合、生產、出庫、配送等整個過程用戶全流程透明可視、云跟蹤,實現用戶的個性化定制需求。
關鍵詞十:信息安全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安全運動”
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物聯網,一代一代的升級中,IT技術被置于一個核心地位,其技術水平,尤其是自主可控水平決定了所有聯網設備的安全。自此,一場以物聯網核心技術為內容的攻堅戰打響,戰爭勝利,我們將得以筑牢工控安全的高墻。
“信息安全”與“國產化”是同時進行的,信息安全重在實現操作系統、服務器、通訊設備、集成電路等一切IT技術的國產化,這是本土企業重要工作和最大挑戰。
以上總結的十大關鍵詞,它們并不是獨立的,而是互相影響、互相推動的關系。
在“中國制造2025”大戰略背景下,發展智能制造既需要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也需要追求精益生產的工匠精神,同時“國產化”被提上日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同樣是中國制造、中國品牌壯大并走向國際舞臺的一大舉措,同樣是“中國制造2025”的一大內容;而“互聯網+”體現的則是一種新時代創新思維,它產生的“無人工廠”成果,衍生的“信息安全”問題,都是“合理的存在”。
這十大關鍵詞見證了國內制造業轉型的“十大運動”,每一個運動都轟轟烈烈,都對中國經濟發展起推動作用。2015雖然終將結束,但我們也終將迎來萬眾期待的、美好的智能制造時代。“2016(第四屆)先進制造業大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舉辦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我們專注于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新興技術產業化服務,是“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國家戰略的實踐者和推動者,讓我們一起相約、相攜,為中國制造的前行邁出最堅實的一步!
關鍵詞一:中國制造2025
——因制造強國夢而發起的“轉型運動”
——因制造強國夢而發起的“轉型運動”
從年初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中明確提出實施“中國制造2025”,到5月國務院正式發布《中國制造2025》戰略,再到年末“中國制造2025”技術路線圖公布、支撐配套文件陸續編制,“中國制造2025”是貫穿2015年始末的第一熱詞。
“中國制造2025”表現是:中國制造業從低端走向高端轉型。是中國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的宏大夢想與目標,它引發了從學術界、產業界、企業界等各界參與的“轉型運動”。
關鍵詞二:互聯網+
——促進互聯網經濟效益裂變的“加法運動”
——促進互聯網經濟效益裂變的“加法運動”
2015年,國內流行做加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汽車、互聯網+家電、互聯網+農業、互聯網+能源、互聯網+交通……這是一場由“互聯網+”行動計劃引發、同樣是李克強總理在兩會時期作政府報告中提出的。
全觀2015年,“互聯網+”來勢洶洶,以“驚濤拍岸、攻城略地”之勢令人折服?;ヂ摼W被賦予重任,其在制造業、商業、金融等產業升級和創新中起到發動機的作用。“互聯網+”體現于互聯網在發展與創新上應該超出傳統網絡業的領域,更多地進入傳統產業,使傳統產業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是一種加法,更是一種乘法,它將產生令人驚喜的裂變效果。
關鍵詞三:智能制造
——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運動”
——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運動”
“智能制造”是企業新發展戰略、行業大型展會、媒體新聞報道中經常出現的一個詞語。2015年,在《中國制造2025》大戰略背景下,國家將實施智能制造等五大工程,以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制動化成套設備為代表的智能制造產業也因此得到了高速發展的機遇。
如今,制造業向智能制造發展已經是共識,在現代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擬人化智能技術等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化的感知、人機交互、決策和執行技術,實現設計過程、制造過程和制造裝備智能化,是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裝備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與集成。
關鍵詞四:十三五
——中國經濟高階段發展的“沖刺運動”
——中國經濟高階段發展的“沖刺運動”
“十三五”時期,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長河中,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具有非凡意義。既要為此前的中長期規劃圓滿收官,又必須面向未來,為實現下一輪新的中長期規劃做好鋪墊。
這注定了2015年是非凡的一年,也注定“十三五”相關話題被熱議。“十三五”規劃勾勒出中國未來五年發展路線圖,民心所向,值得關注。
關鍵詞五: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爭當經濟增長引擎的“創新運動”
——爭當經濟增長引擎的“創新運動”
當下,“創新”和“創造”被廣為提及。誠然,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動力;而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也確為當務之急。
今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引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第一次提出是在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今年正式被寫入政府報告,致此國內開始開啟了一場“創新運動”,以至“創客時代”概念被廣泛推崇。

關鍵詞六:工匠精神
——永不落幕的“精益生產運動”
——永不落幕的“精益生產運動”
在中國制造的轉型中,創新和創造被廣泛提及,但是制造是創造的基礎,創造是高層次的制造,沒有過硬的“制造”作支撐,“創新”和“創造”只是空中樓閣。
因此,我國不僅要有別具一格的創意思維,抓住市場新需求,還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細節和質量,兩者結合起來才能開發出適應市場多樣化需求的優質產品。
關鍵詞七:一帶一路
——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出海運動”
——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出海運動”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大陸企業海外并購交易數量為257宗,超過2014年全年交易數量,創歷史新高。而梳理這些跨境并購,一個特點不得不提:響應國家戰略,加大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布局。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漸鋪開,越來越多中國企業正借助這一戰略掀起新一輪“出海潮”。企業界、投資界皆熱情高漲,預計超過萬億元人民幣的資本將在未來數年走出國門,加入“一帶一路”的建設大潮。
關鍵詞八:國產化
——本土企業自練內功的“自強運動”
——本土企業自練內功的“自強運動”
今年,我國在國產機器人、國產高端裝備、國產芯片、國產操作系統等領域皆取得不錯成績,由本土企業發起的國產自強運動在中國大地上開展地轟轟烈烈。
國產自強是在中國制造大而不強的矛盾下產生的,尤其是今年“中國制造2025”推出后,中國要實現制造強國夢想,核心技術短板矛盾愈發凸顯,這才有了本土企業自練內功,積極推進國產崛起的一幕??傊?,國產化勢不可擋。
關鍵詞九:無人工廠
——設備與設備之間的“互聯運動”
——設備與設備之間的“互聯運動”
在工業4.0、智能制造概念下,許多地方、企業極力打造建成“無人工廠”。地方領域東莞、佛山、重慶、長沙、青島、杭州等建成“無人工廠”的企業也有很多,如海爾、長虹、格力、海信、瑞必達等。
“無人工廠”即實現從用戶到產品研發、供應商、供應鏈全流程整合、生產、出庫、配送等整個過程用戶全流程透明可視、云跟蹤,實現用戶的個性化定制需求。
關鍵詞十:信息安全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安全運動”
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物聯網,一代一代的升級中,IT技術被置于一個核心地位,其技術水平,尤其是自主可控水平決定了所有聯網設備的安全。自此,一場以物聯網核心技術為內容的攻堅戰打響,戰爭勝利,我們將得以筑牢工控安全的高墻。
“信息安全”與“國產化”是同時進行的,信息安全重在實現操作系統、服務器、通訊設備、集成電路等一切IT技術的國產化,這是本土企業重要工作和最大挑戰。
以上總結的十大關鍵詞,它們并不是獨立的,而是互相影響、互相推動的關系。
在“中國制造2025”大戰略背景下,發展智能制造既需要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也需要追求精益生產的工匠精神,同時“國產化”被提上日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同樣是中國制造、中國品牌壯大并走向國際舞臺的一大舉措,同樣是“中國制造2025”的一大內容;而“互聯網+”體現的則是一種新時代創新思維,它產生的“無人工廠”成果,衍生的“信息安全”問題,都是“合理的存在”。
這十大關鍵詞見證了國內制造業轉型的“十大運動”,每一個運動都轟轟烈烈,都對中國經濟發展起推動作用。2015雖然終將結束,但我們也終將迎來萬眾期待的、美好的智能制造時代。“2016(第四屆)先進制造業大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舉辦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我們專注于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新興技術產業化服務,是“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國家戰略的實踐者和推動者,讓我們一起相約、相攜,為中國制造的前行邁出最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