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8日電 7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以“讓制造更聰明”為主題的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在南京舉行。作為工業4.0的先行者,江蘇徐工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應邀參加了此次大會,并展示了首個工業物聯網大數據平臺、新一代MES產品和PI終端等一系列引領行業發展潮流的頂尖技術。

智造,打造未來工廠
作為工業化與信息化相融合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可謂是世界制造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徐工信息總經理張啟亮表示:“我們不能再走漸進式創新的老路,必須走顛覆式創新的新路,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指數型企業增長,才能在智能制造領域走在別人前面。”
徐工信息定位發展目標,綜合現代化技術,將現代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先進技術作為基礎,通過智能化的感知、人機交互、決策和執行技術,實現設計過程、制造過程、制造裝備的智能化,是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與裝備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與集成。
在徐工大噸位裝載機智能化制造基地,現場獨具特色的兩條智能化生產線,數控機床、機器人、AGV小車通過工業互聯網技術實現人與機器的對話,設備與設備的對話。實現數據共享,信息交互,解決“信息孤島”,實現智能生產。終端就是工廠的大腦,工作人員通在終端上進行簡單的觸控,就可以下達生產指令,這時機床、機器人就可以識別指令,智能生產。
通過發力智能制造,徐工集團的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大噸位裝載機智能化制造基地在基地建設之初,就定位于行業樣板工廠,從生產管控、物料配送、質量檢驗等方面均制定了智能化方案。原來1500人一年只能生產1.7萬臺產品,在智能工廠,相同的人員,可以實現年產4.6萬臺。不僅是產能提高了,大量智能化設備的應用,特別是焊接機器人和涂裝機器人的應用,使產品質量得到極大提高,并且能夠長期保持穩定。

物聯網,貫通產品全生命周期
物聯網系統是基于全球分布的信息終端采集、傳輸、存儲、分析、應用的大數據平臺,展區現場的徐工信息首個工業物聯網大數據平臺,是繼今年11月上海寶馬展之后的再一次亮相。
張啟亮介紹:“這個平臺可以成功解決實時定位、軌跡回放和遠程控制等功能后,不斷采集并拓展設備基礎信息,進行設計研發、資產安全、市場營銷、產品智能等的智能化水平提升,愈發體現互聯網與制造業雙向融合和滲透的特點。”
基于強大的創新能力,徐工信息公司自主研發和設計了具有多路總線接口、無線故障診斷接口、定位精準、防護等級高、超低功耗等特點的新一代物聯網智能信息終端,現已成功應用于國防機械、工程機械、農用機械、環衛機械等領域。近日,全國公路交通軍地聯合應急救援演練的現場,徐工信息自主研發的武警交通部隊裝備指控平臺在此次演練中發揮了重要的角色,彰顯出巨大的價值。統一的指揮能力、快速的反應能力、整體協同能力以及設備安全管控都在這個平臺上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云平臺,實現全球開放共享
11月22日,在上海舉行的bauma China 2016國際工程機械博覽會上,徐工集團啟動了“徐工工業云”平臺,打造“互聯網+云技術+制造”的全新工業經濟發展模式,這是國內首個工業云平臺。徐工集團副總經理楊勇介紹,全新打造的“徐工工業云”平臺,將應用顛覆式思維、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徐工數字化工業能力輸出,打造成開放、共享、共贏的全球云平臺,力爭成為中國工業領域的“Predix”。這種平臺模式將為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帶來新的創新變革動力。
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表示,徐工集團“十三五”的發展目標是進入工程機械行業前5強,國際化收入占比達到50%。徐工將積極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聚焦徐工“十三五”戰略規劃、徐工制造2025和徐工互聯網+行動方案的發展目標,以“國際化、精益化、補短板、可持續”為經營理念,圍繞技術創新和國際化兩大戰略重點,堅持改革創新和市場需求導向,促進轉型升級,推動機制及管理流程的變革,釋放發展潛力和活力,推動“產業多樣化、產品智能化、制造服務化”的變革發展,全力實現全球產業“珠峰登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