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梯隊”亟待中國企業加入
“中國制造業快速發展,2016年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已經建成世界上門類最為齊全的現代制造業體系。但中國制造業在發展質量、創新能力、品牌塑造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大而不強的問題一直是需要破解的難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論壇中如此說。他強調,目前國內經濟下行,投資增速放緩,必須把推進智能制造作為培育制造業的新動力,更應該讓有優勢的企業進入到國際領先行業的“第一梯隊”。
針對中國智能制造下一步的發展,7日,工信部正式公布《中國智能制造“十三五”規劃》,為中國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確定兩大時間節點和十項重要任務。
根據規劃,在2025年前,我國將推進智能制造實施“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發展基礎和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業智能轉型取得明顯進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
“在智能化時代,企業不再需要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或過多的資本性支出,而是可以利用技術外包、特別是基于云技術的應用。如果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些技術,就可以獲得跳躍式的發展。”談及這些企業所面臨的挑戰,林偉民建議。
在智能制造時代,不少中小企業面臨著生產方式落后、企業融資難等問題,中國制造企業應該積極“走出去”。與先進制造業大國美、德、瑞等開展重點領域和標準化方面的交流,并在技術試點和人才方面加強合作,這有助于中國企業的成長。
除了企業本身的努力,林偉民還建言相關負責部門及政府對口單位從解決痛點上給予企業一些幫助。
“一是進行相關培訓,建立全方位體系思維;二是有針對性地把智能化服務商引薦給制造業企業;三是建立孵化器,幫助企業尋找投資、技術,幫助創業企業成長。”林偉民認為,智能制造大潮下,中國制造業是有機會的,但需要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他相信,未來“第一梯隊”中將不乏中國制造企業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