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線生產”應對小批量定制
細心觀察SEWC的生產線,會發現一條產線上同時生產多款產品。利用交替生產的方式,SEWC首先保證不同批量的產品實現交貨期穩定,同時讓特殊的系統成為產線上的“導游”,指引不同產品的生產,甚至在產品“堵車”時管制“交通”。而一切的數據互聯,最終還能讓工廠實現自我的質量監控,以此實現數字化工廠“質量第一”的目標愿景。
當“數字”成為了SEWC內不同部門、不同系統之間溝通交流的“語言”,成為如同一個生命有機體的“血液”后,數字化制造并不僅僅體現在提高生產效率,它還體現在對“柔性化生產”、“智能制造”的探索和實現。
在SEWC的生產線上,如果細心地去看,會發現同一條產線軸上正在運載的產品并非同一的產品。
這是未來制造中常提到的‘柔性化生產’,我們在具體運作中,叫混線生產。
一般情況下,工廠接到的訂單往往是十分零散,且訂貨數量和交貨周期都不同。在這種情況下,按照普通工廠專線專用的方式,如果是大批量的產品,每次生產同樣的產品,且物流準備和工人操作也比較熟練,生產線的效率自然會比較高。但一旦涉及到多個小批量訂單,就可能會出現小批量訂單交貨周期不穩定且偏長的問題。
為此,大單需要被拆成小單,交替生產,這樣大家得到的交貨期就是穩定的。但要實現一條生產線上同時生產不同類型的產品,就很容易出錯。
這種既要實現混線生產,又要避免出錯,西門子成都數字工廠如何實現?答案是
借助MES系統,充當產線上的“導游”
為使用MES系統來管理混線訂單,工廠在產線上密布很多傳感器。每當有一個配件經過特定的地方,就會由RFID進行識別,之后MES系統就會對這個配件發出“指令”,“告訴”它接下來應該走怎樣的線路,而這個配件所走過的所有的路線,和經過的工序也會傳達到MES系統中。如果“導游”發現路線沒有錯,確認過后,產品就會被送到包裝終站,最后完成這趟“旅程”。
有意思的是,在整個生產系統中,一旦“旅程”中出現“擁擠”或者有其他問題出現,系統就會自動地鎖定。
這種做法在汽車行業目前也有采用,但SEWC的混線生產中,產品的流轉節拍可以發生不同。也就是說,一旦產線上前面的產品出現“堵車”,就會看到后面的產品自動停下來“等待”。
而大量傳感器的應用也把產線上的各種數據實時傳導到像中樞神經系統一樣的Teamcenter之中。
當整個工廠內部如同一個“人體”運轉時,就連工廠的運轉也變得“透明”起來,一旦工廠內出現質量問題,機器還能實現“自我舉報”。
伴隨密布工廠的傳感器實時把生產信息傳導到MES系統中,系統在進行質量管理后會把信息顯示出來。數字化系統把質量信息實時同步展示的時候,連客戶也能隨時看到,實現了質量信息的透明化。
“數據”連接起了各種管理系統,如同數字化工廠內的神經、脈絡都被打通,并由此流動起來。一旦有顯示質量問題的數據出現,系統實時監測到后,就會立刻自動發送郵件給相關的人和部門,而這些情況,在后臺系統上也能夠全部看到。
通的工廠一般都缺乏這樣的質量管理體系,質量報告往往是隔一天甚至更長的時間才發出,而當你發現這個質量缺陷時,一大批的次品可能已經發出去。
數字化工廠的建立,最終不是為了降低成本,而是為了追求更高的質量。
隨著越來越多具有個性化設計的智能家居產品,逐步走入尋常百姓家。互聯工廠顛覆傳統的制造體系,由大規模制造轉型為大規模定制,用戶個性化需求匯聚,互聯工廠通過大數據實現大規模定制、個性化生產,也就是物聯網,通過人、機、物的互聯互通,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