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在國美舉辦的“美談”首期論壇上,業內人士紛紛表示,由于目前家電制造企業各自為戰,行業缺少統一標準,不同產品難互聯互通等因素,使得中國智能家居的發展存在不少痛點。
智能家居發展存三大痛點 人工智能或撬動行業轉機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智能家居發展進程加快,呈現出一輪“起步晚、井噴快”新局面。在智能家居領域,既有高通、英特爾、TI等老牌科技企業,谷歌、蘋果、微軟這些互聯網巨頭,也有美的、海爾、三星、LG這些家電廠商,及廣電、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這類運營商入局,行業玩家隊伍不斷壯大。
令如此之多國內外知名巨頭們紛紛入局,無疑是智能家居巨型蛋糕香味的利誘。相關數據顯示,到2020年全球智能家居的整體規模將由目前的100億美元增長至500億美元,并有望在2030年激增至4000億美元。到2030年,亞洲市場銷售額將超過1150億美元,占據全球市場25%以上的份額。據前瞻數據庫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605.7億元,同比增長50.15%。預計中國智能家居市場未來3-5年的整體增速約為13%,但市場爆發時點尚未到來。
市場爆發爆發點尚未到來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2月15日,在國美舉辦的“美談”首期論壇上,包括國美電器高級副總裁郭軍在內的不少業內人士紛紛表示智能家居的發展存在三大痛點。
郭軍認為:目前各個家電制造商、互聯網科技公司等都各自為戰,而人工智能在家電產品的應用上,全球都還未形成統一的標準,不同產品難互聯互通,這三大問題給用戶帶去了一些困擾,阻礙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其實,三大痛點對行業發展的阻礙是有目共睹的。自智能家居這個概念誕生以來,就一直沒有明確的標準來說明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怎樣的服務,這使得消費者對于智能家居的認知一直處在較為模糊的階段。有數據顯示,33.5%的受訪者表示聽說過智能家居,但是并不了解;有一定了解的占比49.2%;僅有12.2%的受訪者表示使用過相關產品。
對于一般的家庭而言,價格是最大的“攔路虎”。智能家電一般相對高端,自然比較昂貴。而國內智能家居市場尚未成熟,無法在短時間內消化價格背后的其他因素。而且智能家居的施工費用并不便宜,復雜的系統設置與安裝調試,將花費很多人力成本,給人望塵莫及的感覺。
對于產品用戶而言,產品之間難以交互極大的影響了體驗感。一個真正的智能家居必須是所有硬件的協議、標準一致下,將各個設備的數據融合在一起,從而讓設備之間實現自動對接。在美談上,百度度秘副總經理葛行飛也指出,目前來看,國內企業各自為戰,缺乏統一的互聯互通標準,而人工智能的神秘更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智能家電的大規模爆發。
另外,一些家電、家居產品制造商們一味追求華而不實的產品功能,將不少產品帶入“偽智能”怪圈。這種行為不僅降低了用戶的體驗感,給其帶去不必要的困擾,而且大大降低了廠商自身的信譽。不過,智能家電產品廠商們在面對“偽智能”的評價時越來越坦然,在闡述智能產品的發展規劃時,用戶需求方面的考慮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開年的2017CES往往被業內視為全年科技趨勢風向標。在展會上,各家電廠商以及科技巨頭們的家居產品上將“人工智能”技術展現的淋漓盡致。
例如,三星推出了Family Hub 2.0產品,用戶不僅可以通過冰箱內部的攝像頭來查看決定需要補充哪種食材,還可以通過冰箱上的21.5英寸LED觸摸屏進行語音人機交互,這無疑是讓冰箱使用更加便捷,也讓用戶提前感受未來科技的魅力。美國智能家居品牌Vivint、idevice、Belkin、Philips Hue以及小米生態鏈公司綠米聯創品牌Aqara都紛紛展示了接入Amazon Echo的智能家居產品和系統。
無疑,智能家居是跟隨物聯網的概念誕生而來的一個全新行業,是在互聯網影響下物聯化的一個細分體現。智能家居站上物聯網領域的風口,也是物聯網細分領域最具潛力的市場。就目前而言,智能家居三大痛點的存在影響著產業的發展,這早已成為業內的共識。不過,無論是在“美談”還是2017 CES上,人工智能都是重要角色,被業內寄予厚望。可見,人工智能或許能為智能家居行業帶去全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