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提交的大會發言材料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徐曉蘭指出,人工智能正在加速邁入性能升級、應用深化的2.0發展新階段,比誕生60余年的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于人類智能。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 徐曉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徐曉蘭在提交的大會發言材料中指出:依托人工智能2.0構建智能社會新動能。她認為,人工智能將在人類社會中發揮出日益顯著的戰略性、主導性、基礎性作用,智能將成為與土地、勞動、資本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新生產要素,催生出智能經濟、智能生活、智能治理等,加總構成智能社會的全景圖。
智能社會是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之后出現的高級社會形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其初期形態是工業、信息和智能三棲并存,也是我國抓住新舊動能轉化的重大歷史機遇!人工智能的本質,是擬人、類人甚至超人智能的智能設備及系統。隨著大數據、云計算、機器學習等新技術的協同互動、組合并進,人工智能2.0日益呈現出跨媒體、群體性、自主化、人機融合的新特征。我國目前已有部分領軍企業在搜索引擎、圖像識別、語音交互、智能控制等領域率先推出一批創新成果,更有部分研究機構在機器學習、神經網絡、類腦智能等領域取得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
同時,徐曉蘭指出,人工智能領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市場層面,2016年我國人工智能企業已超過700家,六年來年均增速超過80%,而當前國內相關市場總規模不到15億元,除少部分領軍企業外,大部分人工智能企業處于嚴重虧損狀態。在政府層面,相當一批地方政府對當前信息環境和數據基礎的認知依舊模糊不清,甚至分不清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區別,在制定新措施、新政策時缺乏針對性,難以營造人工智能真正需要的發展環境,找不準經濟社會發展對人工智能的真正需求。在科研層面,我國現行模式和評估體系傾向于鼓勵短期成果和快速推廣,但人工智能是一個必須經過長期積累、厚積薄發,才能產生革命性、顛覆性成果的領域,否則我們永遠只能是在發達國家身后跟風發展。
為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的賦能效應,徐曉蘭提出四點建議:一要認清時不我待的迫切形勢,下決心攻克人工智能2.0新技術。部署專項財政資金,適時引導社會資本,開展前瞻性、基礎性研究,從跟隨式發展躍升為引領式發展。二要以供給側改革為核心,圍繞人工智能2.0相關產業的發展路徑和模式深入開展戰略研究。由行業主管部門組織企業、科研機構及行業組織對人工智能2.0產業鏈的切入點、切入時機和切入方式進行前瞻研判,為企業投資方向提供指導意見。三要勇于先行先試,選擇條件成熟的地區打造人工智能和智能社會試點示范區域。選擇具備一定產業基礎和政策環境的地區建設試點示范,打造人工智能和智能社會的先行地。四要推動人工智能2.0發展和構建智能社會,鼓勵引導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聯合創建人工智能“雙創”平臺,提供研發設計、檢驗評測、信息咨詢、人才培訓等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