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海油國內油氣總產量再創歷史新高,突破6500萬噸油當量,其中原油產量同比增長240.3萬噸,連續兩年國內原油生產增量位居三大油公司之首。
當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加劇,綠色發展成為各國關注的課題。習近平主席指出:“可持續發展是各方的最大利益契合點和最佳合作切入點”“要堅持綠色發展,致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中國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一帶一路”是中國為國際社會搭建的合作共贏平臺。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中國始終注重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其中。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2020年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下面我們首先請彭華崗先生作介紹。
當地時間1月18日13時,由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投資公司投資建設,西南院和國際公司總承包,安徽電建一公司和安徽電建二公司承建,科技發展公司負責調試運維一體化的越南海陽2×60萬千瓦燃煤電站項目2號機組,一次性通過336小時可靠性試運行,比BOT合同工期提前4個月完成。試運行期間,工況穩定,機組各項參數性能指標均優于設計值。
“‘一帶一路’倡議改變了游戲規則。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的國際合作已被嚴重削弱,而‘一帶一路’是中國持續支持多邊主義和互利共贏的最好證明。”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拉加經委會)執行秘書巴爾塞納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如是指出。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20年前11個月,中國與歐盟貿易總值為4.0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7%,中國已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另據統計,截至2020年11月,歐盟27國對華實際投資1179.8億美元,中國對歐盟27國累計直接投資超過800億美元。一系列數據充分顯示中歐經貿關系的韌性和潛力。中歐不斷深化經貿合作,有力促進了雙方經濟社會發展,提升了民眾福祉,也將有力拉動后疫情時期世界經濟復蘇。
據中國商務部近日發布的數據,2020年1-11月,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對57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10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7%。哈薩克斯坦國際通訊社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一帶一路”這一全球性倡議正在證明,它是一個穩定的、可持續的、能夠完全應對疫情負面影響的經濟合作機制。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非友誼經受疫情考驗,得到了新的升華。雙方將以2021年新一屆論壇會議為契機,立足中非合作的新形勢、新需要、新機遇,推動中非合作朝著更高質量、更加惠及民生的方向發展,攜手鑄就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非盟《2063年議程》將提升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作為重要目標之一。當前,非洲國家正積極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和溫室氣體減排行動,促進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
首先,推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非常重要。現在大家對于碳排放的討論,都集中在一些排放大國,像中國、美國、印度等。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除了中國,其他國家目前的碳排放也占到全球的28%,跟中國幾乎相當。
能源領域合作是中巴經濟走廊框架下的重中之重,在綠色、碳中和的全球發展趨勢下,未來生物質能將有機會在各能源類型中脫穎而出,為兩國能源合作開辟新的可能?!爸袊谏镔|能科技裝備方面優勢顯著,該領域合作將會成為中巴經濟走廊能源合作項目的新起點。”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秘書長張大勇近日在專訪中表示。
“霍爾果斯市位于中哈邊境附近,地理學家稱其為歐亞大陸‘不可進入點’,也是距離海洋最遠的內陸點,是標準的不毛之地。我們在2010年得到了那個地區的衛星圖像,那里除了是貧瘠的草原,什么也沒有;7年后,那里出現了閃閃發光的基礎設施。”
1月10日電 “訪非一路走來,感受最深的就是,無論面臨什么樣國際形勢,無論遭遇什么樣艱難險阻,無論受到什么樣干擾破壞,中非友誼都堅如磐石,穩如泰山。”剛剛結束非洲五國行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1月10日電 結束訪非行程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10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整體落實率超70%,中非將持續做強論壇這塊“金字招牌”。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秉持國際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始終關注和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改善民生、謀求發展的事業。新中國成立伊始,在國家百廢待興、財力緊張的情況下,中國即開始向有關國家提供援助,為發展中國家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奠定了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長期友好合作的堅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援助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促進了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