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巴建交70周年之際,當地時間3月18日,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2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這是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海外建設取得的重大里程碑,也是雙方鞏固深化中巴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推進中巴核能合作的重要成果。
在現有的科學框架內,可控核聚變可以說是人類的終極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同時具有清潔、安全、環保的優點,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不亞于又一場工業革命。
“‘華龍一號’的批量化建設已經在進行。”兩會之際,全國人大代表、中核集團戰略與管理咨詢委員會委員劉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福建的福清、漳州,兩廣的防城港、太平嶺,浙江三澳,海南昌江,“華龍一號”隨我國核工業“春天”的到來而多點開花。走出國門的巴基斯坦卡拉奇兩臺“華龍一號”機組也進展順利。
“我們能夠自己研制出‘兩彈一星’,為什么就不能自主研制出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核電站?”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沒想到,為了求解這個問題,他用了34年時間。
春寒料峭,中國一重集團生產車間卻一片火熱。“加力,再加力!”一個燒得紅彤彤的鋼坯正在萬噸級水壓機上鍛壓,壓力從4000噸升至8000噸、12000噸……工人劉伯鳴一邊指揮,一邊向記者大聲說:“今年任務很滿,必須快馬加鞭。”
“能抗住大飛機撞擊、航油的燃燒,內殼和外殼之間形成負壓,即使內殼受損,放射性物質也不會泄漏到環境中去。”近日,中核集團首席專家、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說,“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其安全殼是保證電站安全的最后一道實體屏障,對于核電站的安全至關重要。
2月4日,“科普中國—2020年度科普推選活動揭曉盛典”特別節目在CCTV10科教頻道播出,現場揭曉2020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和十大科學辟謠榜。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協、人民日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由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和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支持。
全球第一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今年1月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核電站投入商業運行。據中核集團介紹,“華龍一號”每臺機組裝機容量116.1萬千瓦,每年發電近100億度,能夠滿足中等發達國家100萬人口的年度生產和生活用電需求。
“能抗住大飛機撞擊、航油的燃燒,內殼和外殼之間形成負壓,即使內殼受損,放射性物質也不會從內殼中泄漏到環境中去。”1月30日,全球第一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其安全殼是保證電站安全的最后一道實體屏障,對于核電站的安全至關重要。
隨著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站5號機組于2021年1月30日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我國在運核電機組數量達到49臺,總裝機容量5105.816萬千瓦,僅次于美國的94臺9655.3萬千瓦和法國的56臺6137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三位。
2021年1月30日,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投入商業運行,兩千日夜的背后,凝聚著太多建設者的心血和付出。展望“華龍一號”的未來之路,一群名為“機組守護者”的核電運行人與之共同前行、不懈奮斗。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于1月30日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我國在三代核電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前列,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國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已躋身世界第一方陣。
2月3日,中核工程以視頻形式召開2021年度工作會、黨建工作會,會議傳達了集團公司年度工作會議、黨建工作會議精神,全面總結了2020年以及“十三五”時期公司在生產經營、改革發展、黨的建設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績,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明確了“十四五”期間發展思路和前三年行動計劃,對2021年各項重點任務進行了全面部署。集團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李清堂,集團公司總部有關部門領導,中核工程領導班子出席會議。中核工程黨委副書記王秋林主持會議。
中國一重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深化開放合作,積極承擔國家重點任務,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1月30日,由中國能建華東院參與設計、安徽電建二公司參建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站5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我國在三代核電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前列,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
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是中廣核和中核在前期兩集團分別研發的ACPR1000+和ACP1000的基礎上,聯合開發的。目前,中國已同意依托中廣核防城港核電站3、4號機組和中核福清5、6號機組建設“華龍一號”國內示范項目。這標志著中國核電建設邁進新的時代,必將增強國際市場的信心,有力推進中國核電“走出去”戰略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