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5月14日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震蕩運行,按現行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測算,5月28日的前10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與5月14日前10個工作日平均價格相比,調價金額每噸不足50元。根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本次汽、柴油價格不作調整,未調金額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記者19日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獲悉,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最大海上原油生產平臺——陸豐14-4中心平臺,在南海東部海域順利完成浮托安裝,標志著我國大型海洋油氣裝備建造和安裝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5月11日,三峽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鳴山在京與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黨組書記、董事長汪東進舉行座談,就共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圍繞實現“雙碳”目標,在海上風電、共抓長江大保護、國際業務等領域深化合作進行深入交流。三峽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王良友參加座談。
近日,俄羅斯最大民營天然氣生產商諾瓦泰克股份公司發布消息,當日,該公司正在建設的北極LNG-2項目,與合作伙伴簽署了20年期液化天然氣(LNG)購銷協議。中石油集團和中海油集團,未來將采購俄羅斯北極圈內LNG-2項目液化天然氣,購銷合量為每年396萬噸。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6日稱,位于中國南海東部海域的流花29-2氣田順利投產,該氣田所產天然氣通過海底管道在珠海高欄港登陸,匯入陸地管網,輸送至廣東、香港、澳門等地,年產量將超過4.2億立方米,可滿足約800萬居民的民生用氣需求。
29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對外宣布,中國首個海上智能氣田群——東方氣田群全面建成,海上油氣生產運營邁入智能化和數字化時代。
渤海秦皇島和曹妃甸油田群岸電改造示范項目,輸送容量200兆瓦,電壓220千伏,這是我國海上油田首次大規模實施電能替代,也是世界海上油田交流輸電電壓最高、規模最大岸電項目。
記者15日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獲悉,中國首個千億方自營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氣田所有開發井的鉆完井作業全部完成,為氣田順利投產奠定堅實基礎。
4月15日,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獲悉,我國首個千億方自營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氣田(陵水17-2氣田)所有開發井的鉆完井作業全部完成,為氣田順利投產奠定堅實基礎,并再次驗證了我國自主掌握的全套深水油氣田開發鉆完井技術體系的先進性和可靠性,標志著我國已完全具備深水、超深水海域的油氣勘探開發能力。
隨著中國海油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場地秦皇島32-6、曹妃甸11-1油田群岸電應用工程項目(簡稱岸電項目)陸地組塊全面完工,4月6日,岸電項目的最后一個電力平臺組塊順利拖拉至“海洋石油278”船的設計位置,即將起航赴秦皇島作業區和曹妃甸作業區進行海上安裝作業。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30日對外宣布,渤海油田正式啟動“新優快”鉆完井創新工程,通過技術創新節省油田開發工期與成本,為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增儲上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近日 ,國內三大油氣央企分別發布2020年財報。中國石化營收最高,為2.11萬億元,同比下降28.8%;中國石油緊隨其后,營收1.93萬億元,同比下降23.2%;中國海洋石油營收最少,為1554億元,同比下降33.4%,降幅在“三桶油”中最大。
當前,我國碳排放仍然處在“總量高、增量高”的歷史階段。《中國2030年前碳達峰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能源活動碳排放約98億噸,約占全社會碳排放比重的87%。可以說,能源行業想要實現減碳愿景,任重而道遠。記者注意到,近期各大能源企業編制的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紛紛“出爐”,為綠色發展、減碳進程按下“快進鍵”。
“十三五”時期,中國海洋石油工業快速發展,海上油氣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油氣產量保持較快增長。作為“主力軍”,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5年來累計生產原油3.83億噸、天然氣1166億方,較“十二五”期間分別增長了24%和13%,累計實現利潤總額3290億元,“世界500強企業”排名升至第64位。
過去的一年,對于傳統石油公司來說,無疑是艱難的一年。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讓不少國家經濟停擺,人們不出門不用油,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甚至一度跌至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負值。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商。成立于1982年,總部設在北京。經過30多年的改革與發展,中國海油已經發展成主業突出、產業鏈完整、業務遍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能源公司。公司形成了油氣勘探開發、專業技術服務、煉化與銷售、天然氣及發電、金融服務等五大業務板塊,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升。公司在2019年《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63位;在2018年《石油情報周刊》雜志“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中位列32位。截至2018年底,公司的穆迪評級為A1,標普評級為A+,展望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