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首次在弱磁場下觀察到扭曲的雙層石墨烯的奇異分數態。這項研究發表在15日的《自然》雜志上,為未來的量子設備和應用鋪平了道路。
自2018年華為Mate 20X手機率先使用石墨烯膜散熱技術后,國內主流手機廠商紛紛在旗艦機型中使用石墨烯膜。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二季度到2021年二季度,我國使用石墨烯導熱膜的手機銷量接近2900萬部,石墨烯膜累計用量約130萬平方米。
9月26日,由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組委會主辦的2021中國(重慶)石墨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渝舉行。來自石墨烯領域的院士專家以“前沿材料應用,智能高端轉型”為主題,圍繞石墨烯材料的制備技術、電子信息應用技術和儲能應用技術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自碳納米管被發現30年來,我國研究水平基本上與世界先進水平并駕齊驅,并在部分領域處于世界領先。碳納米管導電劑一改我國鋰電池企業導電劑依賴進口的局面;碳納米管薄膜成功用于高端戶外保暖服以及醫療康復等產業;基于半導體型碳納米管的集成電路和顯示器背板驅動器件也被開發出來……
具有三維立體結構的碳網絡可由二維的石墨烯薄片彎曲形成,只要彎曲得當,它會顯示出不同于石墨烯的優異特性。然而,要弄清相關機理則必須將局部結構和材料整體特性結合起來進行全面系統的解析。該團隊利用上述模擬技術使局部結構中的幾何性扭曲及不穩定性等因素數值化,計算出這些因素對材料整體特性的影響。研究人員按照數學計算結果制作碳網并進行了催化作用驗證,結果證明確實有效。相關論文發表于國際科學雜志《Carbon》。
據外媒報道,堪薩斯州立大學工業和制造系統工程副教授Suprem Das領導的研究團隊與大學物理學杰出教授Christopher Sorensen合作,展示了制造基于石墨烯的納米墨水的潛在方法,以柔性和可打印的電子產品的形式添加制造超級電容器。
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美國萊斯大學的一個聯合研究團隊發現六方氮化硼(h-BN)具有石墨烯十倍的抗斷裂能力,并找出了其抗斷裂能力突出的關鍵原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自然》雜志。
6月20日從云南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獲悉,該學院楊鵬、萬艷芬團隊經過持續研發,解決了類石墨烯材料大面積均勻少層硫化鉑的合成及其結構和物理性能的一系列問題,為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器件開發提供支持,同時給行將終結的摩爾定律注入新的希望,提供極具潛力的半導體材料。
據外媒報道,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科學家展示了石墨烯的另一種用途,即將其作為一種先進傳感器的基礎進而讓來自活細胞和組織的電信號實現成像。據悉,該團隊的“石墨烯相機”被用來記錄跳動的心臟的電活動,當涉及到大腦時,其還可以開辟出新的感知能力。
記者9日從長沙理工大學獲悉,該校丁美、賈傳坤教授團隊聯合多家科研團隊,自主研發設計出了世界首款液流電池電極材料大尺度生長設備,并開發出了一種大規模儲能釩電池專用的石墨烯復合電極材料,可顯著提高釩電池功率密度、能量效率和循環壽命,有效降低釩電池成本。這一技術有望為大規模儲能液流電池的商業化電極開發提供新思路。相關成果6月7日發布在我國著名學術期刊《納米研究》上。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劉健團隊與大連理工大學研究員周思、天津大學教授梁驥團隊合作,通過單原子催化劑改性碳載體的策略,增強載體與其上負載金屬粒子間的相互作用,構筑了鈷單原子催化劑摻雜碳載金屬釕(Ru)納米反應器,實現了電催化析氫反應中綠氫的高效制備,為碳載金屬納米催化劑性能的調控提供了新思路。
新研發的智能化制備平臺,實現了自動化控制與管理,整個生產過程不排放廢液、廢渣,合成的粉體純度高,不需要二次純化步驟,原料利用率接近100%。
據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報道,德國拜羅伊特大學研究人員主導的一個國際團隊首次利用現代高壓技術,開發出一種以前未知的二維材料鈹氮烯(beryllonitrene)。新材料由規則排列的氮原子和鈹原子組成,擁有獨特的電子晶格結構,有望在量子技術領域大顯身手。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將特別準備的石墨烯薄片通過施加電壓變成絕緣體或超導體。這項技術甚至可以在局部發揮作用,這意味著在同一個石墨烯薄片上,可以同時實現完全不同的物理特性。
在自旋電子學中,電子的磁矩(自旋)被用來傳輸和操縱信息。一個超緊湊的二維自旋邏輯電路可以由二維材料構建,它可以遠距離傳輸自旋信息,也可以提供電荷電流的強自旋極化。格羅寧根大學(荷蘭)和哥倫比亞大學(美國)的物理學家的實驗表明,磁性石墨烯可以成為這些二維自旋邏輯設備的最終選擇,因為它可以有效地將電荷轉換為自旋電流,并且可以長距離傳輸這種強自旋極化。
石墨烯在復合材料,納米器件和儲氫材料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石墨烯具有導電性好,質量輕,強度高等優點.目前制備石墨烯的途徑還在進一步探索、完善中,現階段工藝的不成熟以及較高的成本都限制了其大規模應用在未來,如何大量,低成本制備出高質量的石墨烯材料應該是未來研究的一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