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新的氣象。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邁好第一步,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意義重大。我國明確提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新的一年工業經濟發展態勢如何?產業鏈供應鏈怎樣補短板鍛長板?如何拓展5G深度應用?記者就上述問題對話工信部部長肖亞慶。
“十四五”大幕已經拉開。今后五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發力點在哪?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如何推進?新華社記者采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
2018年7月,日本內閣通過了現階段能源計劃,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供應量占比22%至24%之間,核能供應量占比20%至22%。 2020年12月25日,日本政府宣布,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供應量將占全國電力的50%至60%——比目前用量增加了近三倍。
中國已經宣布,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此背景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國如何演繹好新的經濟增長故事?能源基金會近日舉辦線上論壇,多名專家對中國的綠色發展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1月8日,以《碳中和與金風科技的綠色發展》為主題,金風科技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馬金儒進行了分享。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
“碳減排是過程,碳中和是目標。目前,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升高、極端天氣頻發,農業生產和生物多樣性受到直接威脅,對人類影響日益深重。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碳達峰、碳中和也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礦業大學低碳能源研究院院長桑樹勛教授近日對記者表示,碳減排對我國能源發展有重大影響。
12月15日,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表示,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李高說,中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提出,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等4項目標。這一目標充分展現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力度與決心。到2030年的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接近現有規模的3倍,相當于美國目前全部發電裝機規模,超過了目前全球風電、光伏的裝機規模。這意味著我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在過去快速發展的基礎上,未來十年仍要實現持續的高速發展。
2021年1月5日,廣東衛視《新聞聯播》、《南方日報》等多家媒體,從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和能源發展戰略的角度,再次對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陽江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進行了聚焦報道。自2020年12月18日實現73臺風機全容量投產運行以來,廣東陽江南鵬島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持續被國內主流媒體關注。
生態環境部日前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并印發配套的配額分配方案和重點排放單位名單。這意味著自今年元旦起,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2225家發電企業將分到碳排放配額。
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1月4日上午以視頻形式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21年工作。人民銀行行長易綱、黨委書記郭樹清出席會議并講話。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陳雨露、潘功勝、范一飛、劉桂平、劉國強,黨委委員、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人民銀行紀檢監察組組長徐加愛出席會議,并就分管領域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意大利熱那亞大學和法國薩瓦伊勃朗峰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了一項測試研究,以評估建筑物集成光伏(BIPV)外墻在城市環境中的性能。垂直表面的光伏組件功率輸出嚴格取決于周圍的結構和地面,因為它們可能反射光。研究表明,周圍屋頂上的高反射涂料使光伏立面的發電量增加了48%。
1月5日,生態環境部舉辦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政策媒體吹風會。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介紹《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以下簡稱《配額分配方案》)有關情況,并與記者交流互動。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已于2020年12月25日由生態環境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用儲能電池在陽光充足、風力較大、豐水期發電高峰時,將電儲存起來,在風力減弱,陽光黯淡、枯水期時將電池中的電補充到電網上去,就可以維持電網穩定運行。無疑,這是個可行的辦法,但需要規模龐大、質量可靠、源源不斷的電池供應。誰有這個規模?惟電動汽車。
碳中和(carbon neutral,or carbon neutrality)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形式,目前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大型活動和會議采用。碳中和能夠推動綠色的生活、生產,實現全社會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