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莞證券針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走勢做出判斷和預測,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我國氫氣需求量約3342萬噸,至2030年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提高到3715萬噸,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約5%,至2060年,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增至約1.3億噸,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約20%。”
出席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住贛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人資環委副主任黃躍金提交了《關于加強氫能產業規劃的提案》。“同濟大學氫動力汽車研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并很快可投入生產使用。”黃躍金說,我國的氫能源在汽車動力、工業動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也啟動了氫能技術重點專項。
綠色低碳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寶泰隆董事長焦云將目光投向新能源發展,他建議綜合運用氫能、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構建一個綜合立體的新能源體系。
聲表面波氫氣傳感器的技術優勢在于快速響應與高靈敏度。聲表面波技術本身對表面負載表現出極高的靈敏度和快速響應特點。將之與特異選擇性的氫敏材料相結合,利用傳感過程中的氣體吸附效應對聲表面波傳播的作用,即可實現對氫氣的快速高靈敏檢測。
目前,全球制氫結構以天然氣為主,灰氫和藍氫為主要的制氫方式,應用占比在95%以上,灰氫技術為通過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為代表的化石能源重整制氫;藍氫技術為以焦爐煤氣、氯堿尾氣、丙烷脫氧為代表的工業副產物提純制氫,目前以電解水制氫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制氫的應用范圍較小,比重在5%以下。
國家能源局發布了2022年能源工作的七大重點任務,“儲能”的概念多次出現,如重點推動燃氣輪機、核電、可再生能源、油氣、儲能、氫能等重點領域技術攻關;推動新型儲能規模化市場化發展,探索氫能、綜合智慧能源服務發展新模式。
溢流現象在多相催化反應中普遍存在,一直備受關注。催化過程中,不僅催化活性中心處于動態變化過程,溢流現象表明,活性物種的遷移傳輸也不容忽視,它加大了催化的復雜性。深入認識溢流效應,有助于闡明催化機理,是實現高效催化劑理性設計的前提條件。
近日,江蘇省科技廳印發《2022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針對氫能項目提供大力支持。2002 可再生能源及氫能技術裝備 、2012 氫能技術等被列入重點領域攻關專題。風光氫儲耦合一體化綜合能源系統等項目列入重大科技示范項目。其中重大科技示范項目最高每個項目省資助經費不超過3000萬元,項目完成,驗收通過后,符合條件的予以滾動支持。通知指出:重點領域攻關專題。本專題重點支...
水分子直接參與眾多重要的電催化反應,但對處于固液兩相界面的水分子在電催化反應過程中的結構變化與作用機制研究一直是電化學領域的難點。近日,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李劍鋒教授課題組與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潘鋒教授團隊合作,利用電化學原位拉曼光譜技術揭示了界面水分子結構,解開了界面水分子結構如何調控電催化反應這一科研難題,為提升電催化反應速率、進一步指導綠色制氫提供了一種新的策略。這一研究成果于12月2日刊登于《自然》雜志。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公布一項培育行業冠軍和創新的五年投資計劃時表示,法國的目標是到2030年成為綠色氫能領導者,并建造新的小型反應堆。馬克龍認為必須同時打好創新和工業化之戰,并公布了投資300億歐元(350億美元)的國家“再工業化”計劃。
本報訊近日,由清華大學、中核集團、華能集團、中國寶武鋼鐵集團、中國中信集團聯合發起的高溫氣冷堆碳中和制氫產業技術聯盟在清華大學成立。該聯盟旨在推動高溫氣冷堆制氫技術和產業發展,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打造世界一流產學研用結合的新型協同攻關聯合體,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目標實現。
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獲悉,由該院101所研制的我國首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基于氦膨脹制冷循環的氫液化系統,近日調試成功,產出液氫、仲氫含量97.4%。
中日韓三國院士、專家學者、高等院校、全國氫標委、氫能源專家、制氫技術專家、氫能汽車、氫燃料專家、氫氣儲運專家、氫能產品市場專家、氫能研發學科代表、氫能燃料電池協會、制氫公司、氫能儲運公司、技術服務機構、氫能產品制造商、原料設備供應商、氫能產品經貿合作機構、氫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燃料電池企業、新能源汽車廠商等代表。
2020年國家提出了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并在今年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強調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雙碳”目標。各個省市都在加緊制定計劃,科學制定碳達峰方案,持續推動方案落地實施。
氫能源技術頻道提供氫能源技術與應用資訊,關注氫能電池、氫能源汽車等氫能源技術動態和發展趨勢,發布氫能源技術應用實例和解決方案。